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中央纪委要闻 >

亮剑,坚决拆除脱贫“花架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纪实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发布时间:2020-10-22 09:11

“截至2020年9月底,‘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资金全部到位,项目全面开工,完工率达98%,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国务院扶贫办考核评估司司长杨炼谈到,在速度与质量双提升的背后,体现了脱贫攻坚战的过硬作风。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坚决落实中央部署,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持续深入整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做表面文章、喊口号不落实等问题,确保脱贫攻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真正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在紧盯难题中“准确画像”: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曝光现形

万事开头难。

2017年,全国约有100个贫困县申请脱贫摘帽。就在大家为这样的成绩振奋的时候,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18年初公布的一则通报引起广泛关注。通报指出,河北省张家口市及蔚县、康保县扶贫领域存在突出问题,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不力,对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工作的督促、检查和监督工作不到位。值得警惕的是,这样的典型绝非个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扶贫办对扶贫项目审核不严、管理混乱,导致2017年37个项目未能按时开工,38个项目未按期完工;宁夏西吉县一度有2亿余元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浪费,上级多次督办,西吉县委却敷衍塞责……诸多案例表明,当时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全国多地都存在。

问题值得警醒,查处却非易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同志介绍,2016年4月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整治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腐败问题,但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却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是因为与其他违纪行为相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像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那样看得到、摸得着,群众很少直接举报,基层纪委难以把握尺度与界限,存在发现难、认定难、取证难等难题。

问题从现实中来,答案就在实践中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领导同志坚持以上率下,直奔一线倾听呼声,赵乐际、杨晓渡同志先后深入黑龙江、河南、四川、云南、陕西、宁夏、甘肃以及大小凉山等地基层一线调研指导,其他领导同志也带队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困难矛盾集中的地方开展调研。2017年12月,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2018年至2020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2018年初,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部署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春节假期刚过,中央纪委领导同志就带领党风政风监督室同志研究如何破题。党风政风监督室立即组织力量,对2016年以来重点督办的有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筛选典型问题线索,开展多轮次、滚动式重点督办。仅2018年,中央纪委就督办3轮40个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涉及17个省(区、市)。

“在督办这些问题线索时,我们始终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中之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同志介绍,督办既严查腐败问题,也深挖背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指出地方纪委监委查办中存在的不足,也教给补齐短板的方法。持续督办传递出强烈信号,带动省市两级纪委监委加强对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的督导检查、复核复查和工作指导,推动贫困县纪委监委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专项治理的重要任务,不断提高监督执纪质量。

在此过程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注重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对地方纪委监委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指导。比如,党风政风监督室通过工作要点、会议、通报、电话提示等方式提出明确要求,举办业务培训解答实践难题,与“三区三州”纪委监委建立直报制度直接指导,印发简报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公开通报曝光,就是有效做法之一。

为持续形成震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开通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曝光专区,定期筛选典型案例集中通报。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查彻办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2018年8月23日,以中央纪委名义公开通报曝光7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同志介绍,这是首次集中通报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案例,目的在于既形成有效震慑,也厘清模糊认识,指导地方纪委监委从中掌握如何认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督办就是指导,通报就是样本。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迅速跟进,积极探索对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准确画像,很多地方结合实际出台问题清单,把各类表现和具体要求、标准等一一列举出来,抓住本质时刻防范,锁定特点从严查处。随着一个个典型问题被查处曝光,迅速在全社会形成了有力震慑。

“随着专项治理不断深化,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占比不断上升,已占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一半以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同志介绍,这一数字的变化,说明扶贫领域腐败存量明显下降、增量得到遏制,也反映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查处难、认定难等问题正在有效解决,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能力明显上升。

治好“急躁”再医“拖延”:三年持续深化中的“精准施治”

8月3日,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初评结果公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四处获组织创新奖。坚持创新、法与时宜,正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整治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鲜明特色。专项治理开展以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既有狠劲、干劲,也有韧劲、巧劲,各项措施始终紧跟形势任务,真正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专项治理坚持走群众路线,为的是及时、深入了解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同志介绍,近三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有关部门多次组建监督检查组,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对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找病灶”“开药方”。

汇集各方面调研、检查情况,结合信访、巡视、审计等发现的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建立了定期专题分析研判机制,加强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研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同志介绍,专项治理开展以来,他们密切关注有关情况,研究阶段性特点及其表现,及时向委领导提出工作意见建议。“从分析情况看,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表现,我们据此不断调整工作措施,明确整治重点,推动分类分级督促解决,有效遏制了问题蔓延。”

脱贫攻坚启动之初,很多地方容易犯“急躁症”,有的违背规律、急功冒进,有的没有达到标准就申请“摘帽”,有的“堆盆景”“刷白墙”应付检查,有的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表格脱贫,基层干部苦不堪言,自嘲为“表哥”“表姐”。对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一方面部署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等问题,另一方面着力为基层减负,削减文山会海、合并考核检查,纠正扶贫领域问责泛化、简单化以及问责不力、不到位等问题,保护各级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随着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对贫困地区给予了大量政策、资金、项目支持,一些地方又犯了“拖延症”“疲劳症”,迟迟不愿摘掉贫困“帽子”,各项脱贫攻坚措施也随之减缓,有的出现资金闲置,有的“锦上添花”大搞形象工程,有的把项目“一批了之”、资金“一拨了之”,严重阻碍了脱贫攻坚的力度和进程。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及时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进行梳理,归纳了5方面16种表现,并提出具体措施。同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有关监督检查室督促各地区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既紧盯重要领域或工作环节的突出问题,也瞄准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确保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年,因为疫情等影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又有新的表现,抢跑冲刺心态和懈怠心态同时出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同志介绍,一些党员干部本来存在工作“疲劳综合征”,在疫情大考中被进一步“催化”,出现借疫懈怠、“等过关”等思想。问题必须重视,苗头也要警惕。在对这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及时形成了当前及下一步监督工作重点,督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持续关注解决消极拖延、急躁蛮干等影响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的问题,不折不扣抓好整治。

“总体看,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蔓延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同志介绍,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方面表现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等问题持续下降,增加基层负担问题下降明显,文山会海、检查评比等明显减少。以四川省为例,2019年该省开展“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推动扶贫领域文件表册减少56%、留痕事项减少48%。

从加大惩治力度到做好“后半篇文章”:整治作风带来的四重成效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四川省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农家乐、乡村游等扶贫增收项目共接待游客4200余人(次),同比增长130%。这一变化,得益于村里重新浇筑而成的4条扶贫公路。2019年底,市纪委监委收到群众举报,这4条扶贫路仅通车几个月就变得坑坑洼洼。经核查发现,村主任江乾良在项目施工期间把关浮于表面,最终导致惠及7000余名群众的民生工程沦为“凉心”工程。市纪委监委给予江乾良党内警告处分,并对5名镇(村)党员干部履职情况进行倒查追责,责成行业主管部门督促施工单位重新进行浇筑。以案促改整治之后,今年9月中旬扶贫路验收合格顺利通车,沿线群众出行问题得到根本改变,也为市内外游客进村旅游提供了极大方便。

竹河村乡村游的可喜变化,只是整治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一个缩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同志介绍,通过清除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一拦路虎,至少发挥了四重成效。

最亮眼的成效,是有效保障了脱贫攻坚的政策落实,推动了脱真贫、真脱贫。杨炼介绍,从近几年考核情况看,各地区对脱贫攻坚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政策落实情况也越来越精准、到位。通过作风整治,不仅防止了虚假脱贫,也把干部从事脱贫攻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都在用实干凝聚人心、创造实绩。通过强化基础设施,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务工经济,开展技能培训,培育特色产业,各地解开了一个个脱贫死结,找到了一条条致富门路,补齐了一块块发展短板,脱贫攻坚按下了快进键。

最直接的表现,是群众沉甸甸的获得感。伴随脱贫攻坚系统工程的深入实施,不仅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也有了可靠保障,很多基层多年积累的沉疴旧疾得到一次性解决。贵州省纳雍县李子村贫困户熊文达,双腿残疾行动不便,以往残疾证过期需更换时,面临县残联“坐在办公室等老百姓找上门办业务”等局面。不久前,县残联干部主动来到熊文达家,办理了新的残疾证。脚下多少泥土,心中多少感情。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满怀对贫困群众的关爱,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锻炼了干事创业的本领,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尽锐出战密切了党群血肉联系,夯实了执政基础。看到干部的作风变化,很多群众坦言:“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惩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止在惩,更在于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同志谈到,在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后,纪检监察机关不仅要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护航脱贫攻坚,也要做好“后半篇文章”,推动堵塞制度漏洞,完善治理体系。比如重庆市云阳县纪委监委全面梳理近年来437起扶贫领域案件,从中选取5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深剖细挖,督促11个部门找准病因,并开展警示教育147场次,推动问题整改。在明确权责的同时,县纪委监委推动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项目招投标制度,建立扶贫项目“一网通”平台,让不作为乱作为无所遁形。惩与治相结合,既搬开了压在群众心头的大石头,又聚焦建立全流程监管机制,倒逼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有效破解了揽权卸责等顽疾。

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治理,又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杨炼谈到,脱贫攻坚发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有思想认识和政绩观问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和工作作风问题,也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的原因。经过这次整治,不仅转变了作风,也改变了很多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福建省宁化县岩前村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第一书记的到来,为村支部注入新鲜血液,并为村“两委”班子进一步明确了分工,完善了相关制度。各项工作得到统筹推进,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有人抓、有落实,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一个好支部。村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火车头,扶贫工作才会产生长久内生动力,彻底拔掉“穷根”。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收官在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同志表示,摘帽不是终点,要“持续聚焦‘四不摘’情况的落实,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纪委监委聚焦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深入黄金柚产业合作社基地了解情况。吴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