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高铁飞速发展,不仅成为百姓的出行首选,更成为闪亮的国家名片和新时代的中国地标。图为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站房主体结构封顶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推进自我革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指南。学习这部最新著作要拿出学习原著的韧劲,认真学、刻苦学,做到学以致用、积极践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一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重要论述实际上提出了五个概念: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建立的宏伟大业在全球范围内引人瞩目,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也就是中国道路。它包含三个层面:
一是包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之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三大历史时期”形成的全部成果的结晶。
二是集中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内涵和党的指导思想的全部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上述这两个判断充分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大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既包含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包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党的指导思想的代称。
三是集中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集中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它既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又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它既体现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体现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表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方面,又表现在坚持改革开放方面;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篇《着力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体制优势》强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早在1850年,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指出,党“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1921年,列宁指出:“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1957年,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1979年,邓小平在谈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强调,“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倘若削弱甚至取消党的领导,“这事实上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瓦解和覆灭”。
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直到1949年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中国革命的实践揭示了这样一个伟大真理:要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无论是靠人民群众的自发斗争,还是靠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都不行;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才有了新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执政的“合法性”即政治基础是与生俱来的。
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因在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即最终目的是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开始的但远未完成的最深刻彻底、最完整系统、最伟大壮丽的一次变革。要完成这一宏伟事业,就必须在最有远大政治眼光和最先进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按照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坚持共产党领导更为突出地表现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集中代表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才能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处理社会利益矛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正确全面地反映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篇《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以人民为中心,从我们各项具体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位置来说,必须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从各项工作的最终价值指向来说,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既是我们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又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还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归宿点。这也就是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生命和力量所在、所系。为了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这不仅占领了价值道德高地,还占领了人类社会的必然归宿,就能无往不胜、无难不克、无坚不摧。在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就是公开宣示于人、宣示于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是检验任何个人、任何集团、任何政党和任何国家先进与落后、进步与反动的分水岭与试金石。中国共产党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以此作为自己最高和最为光荣的历史使命,并与其他任何剥削阶级及其政党根本区别开来。二是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我们之所以说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这是因为,在阶级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始终占社会的绝大多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意愿、意志和力量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并最终决定历史发展方向。所以,中国共产党把依靠人民作为发挥历史能动性的动力源泉。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
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十篇《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强调:“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就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就必须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整体看,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不少同志思想上僵化保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不足甚至产生信仰危机逐渐成为党内与社会上的主要倾向。正因如此,“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各级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就必须认真改造世界观。在整个社会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在制度与人的关系中,制度是外因,人是内因,人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随着国内改革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多年积累的深层次多方面的问题在新的条件下必然逐步暴露。从现象上讲,不少问题的外在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本质上则是“关键少数”中有不少人打的是仅为个人名利的“小算盘”,用的是只顾眼前的“巧劲儿”。要真正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一顽疾,除了制度外,还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与公有制相配套的价值观。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其他一切制度之经济基础,党员干部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引导集聚人民群众力量之旗帜,党的领导是解决以上这两个关键性问题之保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确保党和政权永不变质,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发自内心地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李慎明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本文刊登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10月15日理论周刊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