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纪委监委通过“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收集阻碍企业发展问题线索,督促部门履职。图为市纪委监委党风室干部(右一)和党风政风监督员(右二)到民办学校实地了解遇到的相关问题。
当前我国发展环境中的挑战因素明显增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实现“六稳”的重要基础。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自身职责,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等政策落实上,跟进监督、创新监督,做深做实日常监督,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确保一项一项落到底、见实效。
1 提高站位,增强担当意识
面对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让政策落地生根,就要站在净化政治生态的高度,聚焦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行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新高地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您在办理过程中是否享受到应有的优惠政策?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一个多月前,北京市通州区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工作人员来到区政务服务大厅,对涉企服务事项办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由打基础阶段向全面推动各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成为纪检监察干部面临的“必答题”。通州区纪委监委对照各项政策规定,强化监督检查,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政策是起点,落实是关键。通州区纪委监委对优化营商环境的监督是北京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靠前监督,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既面临防控压力,又要解决复工复产难题。北京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督促推动职能部门落实各项涉企优惠政策。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金豪制药公司启动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果转化项目,需要层层报批。原以为会等很久的申报事项,通过“不见面审批”,不到三天就办理完毕。
“加速模式”背后,是北京市纪委监委驻经开区管委会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推动。该组负责人说,在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中,他们将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等作为重点,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最大限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当前,落实“六稳”“六保”是最大的政治,自觉服从服务于这个工作大局,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围绕营商环境开展全方位、全链条、全环节监督检查。近日,《北京市纪检监察机关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施行。在全部7个部分中,第一部分就是“提高政治站位,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起草组工作人员特别强调,要立足强化政治监督,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和北京一样,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要求,把监督优化营商环境放到政治自觉高度。前不久,云南省楚雄市纪委监委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分管领导及部分工作人员主动服务企业意识不足、与企业沟通协调不到位等问题进行提醒谈话,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为企业合法生产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立足主责主业,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楚雄市纪委监委聚焦营商环境难点、痛点和堵点,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为抓手,对群众反映集中、企业反映强烈、社会反映普遍的破坏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督促职能部门认真履责。
“护航营商环境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两个维护’的具体举措。”楚雄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要以监督激励各职能部门落实责任,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落细。”
该市纪委监委在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创业者撑腰的同时,督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落实主体责任,以问题为导向在全市系统内及时启动为期一个月的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对政策法规落实到位情况、政务窗口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估发现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等进行集中整治,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及时限、优化报建审批,落实落细各项惠企政策。
2 问题导向,增强靶向定位
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发展遇到瓶颈,从哪里找“病灶”,对症下药?纪检监察机关变被动等线索为主动找问题,梳理出相关职能部门在公共服务、行政审批、执法监管、减税降费、落细落实等方面可能存在的“痛点”,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
找准问题,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靶向定位,这是福建省厦门市纪委监委秉持的理念。对此,他们采取的措施是,既走出去,又请进来。
去年,厦门市纪委监委会同市工商联和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走访了100多家企业,面对面与企业负责人“拉家常”,了解问题、收集意见建议,并将整理好的问题反映到相关职能部门,督促职能部门快速行动,查找症结、对症下药。
走出去产生了良好的监督效果,倒逼职能部门提升服务质量。在市建设局,“厦门市建设局勘察设计全过程信息管理平台”已运行大半年。系统中,建设单位、审图机构及审理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据介绍,有了该系统,市建设局实现了对审图的全流程管理,对于即将超时的,还能第一时间警示提醒,确保时效。
为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并作出回应,厦门市纪委监委联手媒体,在《厦门日报》、厦门电视台开设“监督在线”“监督视线”栏目,同时在厦门网设立党风政风监督台,广泛收集问题线索。此外,还选聘了20名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党风政风监督员,延伸监督触角,形成监督合力。
“以前习惯接到问题线索后去调查,现在是走出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厦门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卢建华表示,这样能快速准确找准群众反映的机关干部在服务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形成震慑。
将“走出去、请进来”制度化机制化,能更好地瞄准靶向。如今,一道挂钩监督机制在厦门市纪委监委建立起来。机制明确,每位委领导带领一个室固定联系一个区,负责“六稳”“六保”工作、招商引资工作等情况的全面监督,压实责任。各区纪委监委将人员下沉到监督一线,对外加强与效能、工信、商务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和线索移送,对重点环节、突出问题开展机动督查督导。
机制产生的效果显而易见。今年7月,在集美区纪委监委“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攻坚年”监督检查情况碰头会上,检查组成员对照一份“负面清单”,系统梳理出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的单位招商工作依赖于本土企业增资扩产,寄希望于上级领导出面引进项目,招商效果不理想,落地项目率、实际到资率占比偏低……”
今年是厦门市“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攻坚年”。集美区纪委监委紧紧围绕“六稳”“六保”跟进监督保障落实,深入走访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全面掌握辖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总体情况、工作任务、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梳理出3大项15条“负面清单”作为监督检查重点,及时跟进,推动“攻坚年”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助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走出去、请进来,使得每一条‘负面清单’都直指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厦门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表示,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发放问卷、创建信息平台等,对企业关心关注的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从而让监督有抓手、能落地。
发现问题是基础,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厦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市属国企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查,紧盯市属国企对上级减免政策告知宣传是否到位、对符合减免政策的企业或个人是否严格审核把关、减免决策过程中是否存在吃拿卡要等行为、办理减免政策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严查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领域腐败问题。“比如,降低房屋租金是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厦门市执行租金减免政策主力军的19家市属国有企业,截至6月下旬,共减免租金5.5亿元,惠及3.4万余家中小企业。
3 专项监督,做实做细日常监督
抓住“牛鼻子”,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怎样做才算压实?一些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把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结合起来,精准施治,坚持纪法双施双守,“打伞破网”净化营商环境,“一案双查”压实主体责任。
近日,天津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委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来到市场监管委食品帮扶组,了解对食品企业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对项目审批“网上办、不见面”政策落地实地督查。
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天津市纪检监察机关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监督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复工复产达产、“惠企21条”“27项措施”以及减税降费、支持实体经济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为推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在市纪委监委驻市商务委纪检监察组的督促下,市贸促会开设天津地区跨境贸易投资综合支援热线,指导企业依法维权。截至目前,已为企业提供咨询200余次,为167家企业出具355份新冠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书。
专项监督,拓宽了监督信息获取渠道,摆脱了以往监督信息的获取仅仅依赖于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年度考核、信访举报等手段的局限,找准了日常监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有企业向市纪委监委调研组反映,审批程序虽然简化了,但效率没有提高。原因何在?市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推出“一纸告知承诺”审批新模式,将工程报建13项审批事项调整为后置审批,5个审批事项采用承诺制。依照审批新模式,梧州市肉类加工物流配送基地等项目获批当日就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按照自治区纪委监委部署,梧州市开展营商环境“红黑榜”专项督查。截至7月下旬,已根据督查结果向34个单位提出预警,为22个重大项目赢得一两个月提前开工时间。
专项监督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通营商环境堵点、痛点,成效立显——
自治区纪委监委驻工信厅纪检监察组督促工信厅优化工作流程,降低获得电力和用电成本。上半年全区工业生产持续向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防城港市纪委监委出台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意见,建立“绿色直通车”,搭建监督联动协作平台,专项监督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47个;柳州市鱼峰区纪委监委通过“一检查、二约谈、三回看”督促农业农村部门解决养螺基地淤泥堆积顽疾,进一步提升螺蛳品质……
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中,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顶风违纪、影响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破坏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又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一案双查”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抓住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牛鼻子”。自治区区纪检监察机关对损害营商环境典型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追责问责倒逼主体责任落实,保障党中央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