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主页 > 廉政教育 > 以史为鉴 >

卜天璋的直气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0-04-03 09:18

这大概是前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的事情。至元这个年号在元朝使用过两次,一次是在元世祖忽必烈时,一次是在元惠宗妥懽帖睦尔时(1335年-1340年),为了避免混淆,在至元年号前,加“前”或“后”以示区别。

  在御史台管理文书的卜天璋,也许没有想到自己竟被拘捕到内廷。事情说起来也不复杂,有位侍御史依仗自己的权势贪人钱财,恰被监察御史发现,监察御史的奏折还没来得及往上递,也不知是怎样走漏了风声,这位监察御史与卜天璋就被以诬告之名,拘捕到内廷。监察御史面对送来的饭菜,无心进食,暗自垂泪。卜天璋发现了他的眼泪,问他何故。监察御史坦陈相告:“我已经老了,膝下只有一个女儿,我很疼爱她,她知道我被捕后,已经好几天吃不下饭了。”说罢又是一声长叹。卜天璋宽慰道:“身为御史台官,死于尽职,这是道义所在,何必为儿女而哭泣呢。”监察御史听后,面露惭愧之色。不久,两人都被释放。

  卜天璋“长负直气,读书史,识成败大体”,不仅说话直来直去,不喜藏着掖着,为官任事也很耿直。经过御史台的磨练后,卜天璋又到中书省任职,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卜天璋到中书省时,执掌中书省大权的是顺德王,卜天璋“事有可否必力辩”,总是直言不讳,虽然对事不对人,但也难免让一些长官不开心,但卜天璋依旧不改其直。顺德王常听从他的建议,并嘉奖道:“掾能如是,吾复何忧!”

  这时的卜天璋还只是“掾”,为辅佐之官,不能独当一面。元成宗时,他获任工部主事,后来在元武宗时,又提拔为刑部郎中。元武宗在朝堂上召见卜天璋,正好兴圣太后也在座,武宗对太后说:“这就是那个不贪贿的卜天璋。”武宗又命卜天璋调查棘手的案件,对左右大臣说:“天璋是廉洁谨慎的人,让他调查,他一定能查出实情。”卜天璋当得起这样的评价,果然不负所望。

  卜天璋除了在朝中任官,也有在地方为官的经历。卜天璋任饶州路总管时,朝廷下令改革田制,田地乃百姓衣食之根本,若是心术不正的人,恐要利用这个机会上下其手、从中得利,卜天璋却是“听民自实,事无苟扰”,取得的效果是“民大悦,版籍为清”。因为改革田制之事,地方上的官员竞相讨好中书省官员,害怕自己被穿小鞋,卜天璋坚持不行贿赂,有人因此“惦记”上了他,想暗中寻出几件他的违法之事上告,结果却是一无所得。

  在饶州任职时,有一年遭逢饥荒,卜天璋将要开仓赈济灾民时,属官以为不可,因为尚未获得上级的同意,卜天璋怎会不知道救荒的程序呢,然而面对嗷嗷待哺的饥民,他知道开仓赈济刻不容缓,他对属官说道:“百姓饿成这样了,如果一定要等到同意才放粮的话,恐怕百姓已经饿死了。没有申请获得同意的责任,由我一个人来承担,不会连累诸位的。”话毕而开仓,救活百姓无数。

  卜天璋临事,只想着怎样把事情办好,许多别人瞻前顾后的环节,他并不考虑,并不是因为他鲁莽,而是因为他有承担的勇气。天历二年(1329年),卜天璋已是高龄,“蜀兵起,荆楚大震”,朝廷任命他为山南廉访使,有人说卜天璋年老,肯定不会赴任了,却再度预测错误,卜天璋说:“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此言真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

  卜天璋告归回到家乡后,将自己的积年获得的俸禄,分给亲戚朋友,家中毫无积蓄,日子过得清贫,别人以为苦,他却泰然处之。孔子称赞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晚年的卜天璋也拥有这样的“颜回之乐”,而从其一生的仕宦经历来看,这乐趣也并不只在老来归乡之后骤得,乃由其少年即勃发出的“直气”所引导出。(陈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