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许多勇士义无反顾地选择逆行。在他们的背后,还有儿女、爱人、父母在期盼他们平安归来。“片纸重千钧,家书意万重”,浓浓亲情被写入一封封家书之中,字里行间,是牵挂与担忧,也是理解与包容,更涌动着深深的家国情怀。
我们与您一起品读四封家书,讲述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份纸短情长。
虽然你个子不高,但也可以顶天立地
我想跟你说,虽然你个子不高,但在我们的心里,你也可以顶天立地。
你长大了,懂事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疫情一至,你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支援武汉。作为哥哥,我非常支持你。希望你在那边,多向你的前辈们学习经验,救护更多的人,同时也注意自身的防护。我们全家都等着你平安凯旋。
富佳,我们在一起。
这是“排雷英雄”杜富国给妹妹杜富佳的“信”。2月21日,贵州第八批援鄂医疗队174名医护人员从贵阳出发驰援武汉,杜富佳随队出征。她说:“哥哥在雷场上喊出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一直在我脑中回荡,给了我满满的正能量,哥哥的这种精神,一直鼓舞着我,让我一直坚守到现在。”
杜富佳今年26岁,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该医院是此次贵州省指定开设新冠肺炎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之一,自疫情出现以来,她一直坚守在岗位。此前,医院发出了共同抗击疫情的倡议书,几乎在第一时间,杜富佳就向科室主动报了名,为了表达自己奔赴一线的决心,她又向医院递交了申请支援湖北的请愿书。没等到正式批准,她就找机会自己练习穿脱防护服,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2月20日中午,杜富佳接到医院通知,她的请战要求已被批准,要求当天前往贵阳接受培训,第二天启程奔赴武汉。顾不上回村里向家人道别,她连忙赶回住处,拖出早已准备好的行李箱,踏上了前往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征程。得知妹妹出发,杜富国特意为她录制了鼓劲的视频。
杜富国兄妹4人,除了妹妹杜富佳,还有弟弟杜富民和杜富强。杜富民是湄潭县家礼医院ICU病房的一名医生。和姐姐杜富佳一样,今年春节他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也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他说:“爸妈虽然很担心我们,但是如果我们要去一线,他们肯定会支持我们,我们家就这样,碰到危难不会退缩。”
距离贵州2000多公里外,服役于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的老四杜富强正顶着风雪,踏上阿相比拉巡逻路。由于巡逻任务重,今年春节,他还是选择留守在营地。巡逻一趟,要背着数十斤重的装备徒步行军三天两夜。在零下10摄氏度的寒风中,穿过浓密的丛林,翻过悬崖峭壁,蹚过激流险滩,杜富强和战友们用足迹护卫着祖国的一草一木。他说:“大哥就是我的标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得拼命往前冲,因为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
这个春节,是杜富国时隔7年第一次回家过年,不仅没体验到久违的家乡年味,弟弟妹妹们还纷纷爽约,连年夜饭也没陪他一起吃。“这就是你们的职责,作为哥哥,我非常支持你们,家里的事你们不用操心。”杜富国不断给弟弟妹妹加油。带着哥哥的鼓励,3个弟妹坚守在各自岗位。大家身处不一样的坐标,却心怀同一个信念:以哥哥为榜样,守好自己的阵地。
长这么大,第一次跟您说“爱你”
见字如见人,咱先谈好不许哭。这还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给您写信,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在这儿先给您拜个晚年!请您原谅女儿的“鲁莽”,原谅女儿的“自私”,原谅女儿的不辞而别,因为这一切在18年前您给我选择这身白衣时就已经注定。
面对灾难,不惧前行,救死扶伤,是白衣人的使命,是白衣人的责任,更是白衣人的担当,所以请您理解,战士在边防保家卫国,在疫情面前我们同样是保家卫国。因为时间匆忙,更是怕您担心,所以选择不告诉您,只在临行前给姐姐、弟弟发了条微信,嘱托他们照顾好您,并且别告诉您我来武汉的事。
这是我三十几年来,第一次离开您这么远、这么久,也是我第一次“背井离乡”。说实话我也想家,我也想您,但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您也应该为我骄傲。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也只是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知道您担心体弱多病的我,担心我贫血,担心我心律失常,担心我睡眠差,担心我免疫力低,但这些都不足以阻碍我奔向武汉的步伐。
我知道,不管我多大了,在您眼里都是孩子,都是您的宝贝女儿,您都为我担心。最后说一句,老妈,我爱你,长这么大,第一次跟您说“爱你”,勿念。
到了武汉十天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援鄂医疗队护士姚洁林才给母亲手书了一封家书,告知了自己到武汉一线支援的真相。信的开头,她用娟秀的笔迹写下:“我亲爱的老妈,见字如见人,咱先谈好不许哭……”然而,她不知道,早在这封信前,母亲就已默默地哭过了。
这次到武汉支援,是这个年关里,姚洁林对母亲的第三次爽约。她早就和母亲说好今年回家过年,但疫情暴发后,她加入到了新的排班中,值班到腊月二十六。随后,发热门诊的隔离病房需要增援,她又投入到了医院的“前线班”里。然而,还没等她结束值班回家,驰援武汉的通知又在大年初三突然到来了,她选择到武汉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对护理这个职业选择的责任与担当”。这一去,她不知道如何再和母亲说了,于是选择了“隐瞒”。临行前,她给姐姐和弟弟发了微信,嘱托他们照顾好母亲。
可她不知道的是,善意的谎言早就露馅了——母亲一直佯装不知是怕她分心:“你瞒我,你以为我不会看朋友圈,其实我新学的,我看见时你已经下飞机了……你既然瞒我,我就装作不知道吧……不哭了,我支持你。”
2月8日,姚洁林正式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而她的实际行动,就是向党递交的一份充实的思想汇报。
春暖花开的日子不远了,我们会迎来胜利,而你们也会回到家中
那天,你打电话让我帮你收拾衣服,告诉我要在单位隔离,不能回家。微信群里,我看到你戴着口罩走进社区进行排查的照片,我让女儿快来看看她的爸爸,她心中那个为大家牺牲小家的英雄。
电话里,你反复叮嘱:不要出门,不要害怕,疫情一定会过去。而你和你的同事却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默默承受与奉献。
你和你们,有年逾不惑的老同志,也有稚气未脱的新面孔。你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守护着我和我们的安康,而你们却认为这不过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疫情来临,你们不是不害怕,只是你们把害怕藏在心底,肩上的责任和使命让你们无畏疫情的险恶毅然站在了第一线。你笑着说,疫情很快会过去,我也很快会回家。我默默点头,把担心藏在心里,照顾好孩子和老人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这封信,写给你和千千万万不惧疫情的肆虐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公安民警,你们是我们的英雄,有你们我们才更有信心。
春暖花开的日子不远了,到那时,乌云会被春风吹散,阳光会洒满大地,我们会迎来胜利,而你们也会回到家中……
这封家书的作者朱伟峰,是河南省开封市实验幼儿园的一名教师,丈夫王建军是开封市龙亭公安分局北郊派出所的一名民警。
疫情发生以来,王建军就一直坚守在辖区第一线,排查登记相关人口,设立疫情防控检查站,昼夜检查相关车辆和人员,同时还承担着辖区治安巡逻防控、调解纠纷的职责,极其繁忙。朱伟峰一连多日见不到丈夫的面,十分担心,却又不敢贸然打扰,只得通过微信远远关注。
王建军知道妻子和女儿时刻牵挂着他,便抽空把自己工作的照片通过微信发给妻子和孩子,以示平安。得知丈夫平安,朱伟峰放下心来,但看到他如此日夜辛劳,却更加心疼。她知道,身在前方的丈夫一定非常牵挂家里的境况。因此,她专门在信中写道,“我默默点头,把担心藏在心里,照顾好孩子和老人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这封信,是朱伟峰写给王建军的,也是她写给王建军的战友们,写给“千千万万不惧疫情的肆虐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公安民警”的。这场战疫中,有无数个像王建军这样默默坚守在岗位的民警,他们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正如信中所言,“春暖花开的日子不远了,到那时,乌云会被春风吹散,阳光会洒满大地,我们会迎来胜利,而你们也会回到家中……”
生命的意义、爱国的意义,你将有所感悟
妈妈和同事们去了街道、社区、火车站、隔离点,看到了那些一直在一线奋战的基层工作人员。他们中的很多人,大年三十都不曾和家人吃过一餐团圆饭。他们的脸上写着疲惫,眼神里却充满坚毅!面对各种风险和困难,是无数个默默付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在守护着我们的美好生活。
因为工作太忙,只能把你送到爷爷奶奶那边,转眼有大半个月了。妈妈很想你。那天去给奶奶送菜,我早早就想好了,送的时候叫你下来拿,这样也可以远远地看你一眼。结果临时接到任务需要加班,最后还是没能看到我的宝贝。那个时候,我突然切身体会到了在电视里、新闻中,与孩子隔窗相望的父母,那无法遏制的奔涌着的泪水里,饱含着对孩子深深的爱和“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
你上学期结束的课程里,有一道题问:“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妈妈想告诉你,不止是那些耀眼夺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逆行的医护人员、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者、平凡的社区工作者……这场战疫中的每一个普通的人,在大千世界也许只是一粒微尘,但凝聚在一起,产生的众志成城的力量多么巨大。每一个普通的人,只要他能够做好本职工作,他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老师在群里发布的通知和布置,妈妈没有时间细看和叮嘱了,全部交给你自己去掌握。你已经成长为一名青少年了,课本里那些你曾经体会不深的生命的意义、爱国的意义,我相信在这场战疫里,你将有所感悟。
这封家书的作者刘劲萼,是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纪委监委的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从年初三收到紧急通知返岗开始,她便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白天,与同事们在街道、社区、火车站、隔离点进行监督检查,为社区送去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为居家隔离人员送去菜肉米粮等生活物资。晚上,还要回到办公室,整理相关工作文件、素材等。
由于这段时间夫妻俩都得坚守岗位,刘劲萼只好把上初一的孩子送到公婆家,通过微信远远看着他自己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与生活。有时来不及看手机,孩子发来的信息要隔很久才能回复,但孩子从来没有因此生爸爸妈妈的气。
公婆因为疫情管控出行不便,家中的菜吃完了,她便提出买些菜,下班后送去小区门口。本想借送菜的机会远远见孩子一面,谁知上了工作岗位便忙得忘了时间,等把菜送到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孩子等不到妈妈,已经入睡,她实在不忍心叫醒。
大半个月没见到孩子,却错过了见面的机会,在小区门口,她舍不得离开,默默站了许久,远远望向孩子卧室的方向。此刻,她的感受令人动容:“那个时候,我突然切身体会到了在电视里、新闻中,与孩子隔窗相望的父母,那无法遏制的奔涌着的泪水里,饱含着对孩子深深的爱和‘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
2月15日,终于有一天休息时间,刘劲萼却在对孩子的思念中早早醒来。她将满腔的爱倾注笔端,给孩子写下这篇满满5页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