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中央纪委要闻 >

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 科学战疫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0-01-30 10:33

疫情发生一周以后就从病人样本当中分离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找到了病原体……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的科学家,特别是病毒学家做了大量的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北京时间2020年1月25日凌晨,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由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领衔的相关研究论文,披露了中国科学家发现并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全过程。

2019年12月末

几家卫生机构报告了一组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这些患者在流行病学上与武汉的一家海鲜和湿畜批发市场有关。

2019年12月27日

出现严重肺炎症状的3名成年患者被收入武汉一家医院

患者情况

1

患者1:49岁女性、海鲜市场的零售商贩、无潜在慢性基础病史;从2019年12月23日出现发热(体温37-38°C)、咳嗽及胸部不适症状。在临床症状出现后4天,咳嗽和肺部不适症状加重,但发热症状缓解,基于CT扫描的结果做了肺炎诊断。

2

患者2:61岁男性,经常出入海鲜市场采购;从2019年12月20日开始,出现了发热和咳嗽。在起病后7天出现呼吸困难且后续2天进行性加重,在此期间进行了机械通气。 

3、

患者3为32岁男性,未收集过往病史。

患者1和患者3在经过治疗后于2020年1月16日出院,但患者2在2020年1月9日死亡,没有采集到患者的组织标本。

2019年12月30日

高福团队从武汉金银潭医院采集了这3位患者的肺泡灌洗液。研究人员通过对武汉金银潭医院3名肺炎患者的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乙型冠状病毒属(beta coronavirus)病毒。

2020年1月6日

新型冠状病毒被分离出。

新型冠状病毒从感染者气道上皮细胞中分离出,随后将其命名为2019-nCoV。为了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可否观察到病毒颗粒,研究人员模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类呼吸道上皮细胞培养物,每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培养6天后用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发现,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接种96小时可以观察到细胞病变,成功地观察和检测到了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用专业术语来说它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一类具有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可分为α、β、γ、δ四个属。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前,共发现6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人在感染上述病毒后,会表现为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临床症状,例如我们熟悉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而只要是重呼吸道感染类疾病,都可以叫SARI,SARI的全称是“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中文译为“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2020年1月24日

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功分离的我国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电镜照片。

1580352390426761.jpg

2020年1月27日

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再次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的我国第一株从环境样本中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毒种中英文名称、编号(NPRC 2020.00002)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全球首次发布的重要权威信息。

1580352431605117.jpg

引发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中文名称是新型冠状病毒武汉株01,分类学为2019-nCoV,属于冠状病毒β属。该病毒于2020年1月6日被分离出。之所以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是因为此次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一种以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属于和SARS、MERS不一样的新分支。成功确认病毒“身份”,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

针对此次疫情,药物研究进展如何?

2020年1月25日

1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联合应急攻关团队迅速发现了30种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他们将开展活性测试,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加直接的指导。

2020年1月28日

据中科院之声消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刚研制出了用于研究的抗体检测试纸;同时,该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联合发现了在细胞层面上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较好抑制作用的三种“老药物”:雷米迪维或伦地西韦(Remdesivir,GS-5734)、氯喹(Chloroquine,Sigma-C6628)、利托那韦(Ritonavir)。其后续的临床使用,正在走相关程序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