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条路上各种各样的线路就像蜘蛛网一样错乱交织,看起来非常不安全,现在终于理顺了,大家都很高兴!”近日,麻章区湖光镇体村的群众向廉政下访组说道。
同样在湖光镇,塘北村干部向廉政下访组反馈道:“这几年垃圾堆积把村里路口都堵了,搞得臭气熏天,甚至还出现过火情。还好垃圾全部清掉了,如今我们村环境大变样。”
今年以来,麻章区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典型镇村沿线风貌提升,开展嵌入式监督,有序推进“三线”整治、照明工程建设以及垃圾治理等工作,以监督实效护航宜居宜业美丽圩镇及和美乡村建设。
“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基层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来源。我们将持续立足监督职责,推动乡村风貌整改提升,真正让群众看得见变化、享受到实惠,共享乡村振兴成效。”麻章区纪委监委主要领导说。
联动整治“空中蜘蛛网”
“抬头就是乱糟糟的线,有的离地面不足两米,农用车经过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刮到!”今年4月,麻章区纪委监委相关领导在湖光镇那柳村口至体村廉政下访时,村民指着头顶的“空中蜘蛛网”满脸无奈。

“空中蜘蛛网”问题
经了解,随着村庄发展建设,那柳村口至体村路段上空的架空线路不断增多,承受重量随之俱增,导致线缆整体都呈现出一定弧度的垂坠或散落。宽带、通讯等多种线路乱拉乱接、架空线垂坠散落、线杆倾斜等演变成影响沿线整体环境的问题。
面对这一民生难题,麻章区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并召开现场协调会,由职能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组织相关产权单位采用“先摸排、后分类、再整治”的方式全面铺开整改工作。
依托麻章区“政企联动、村网共建”机制,统一对风貌带村道旁、绿道沿线的杂乱弱线路绑扎规整,剪除废旧冗余线缆,拆除倾斜、废弃线杆,同步解决沿线村民生产生活用电、通信保障与环境提升需求。在廉政下访组的推动下,麻章供电局将公共用电安全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融合,主动立项低压台区修理项目,排查治理残旧低压线路1.1千米,更换残旧低压电杆9基,协助群众报装电表21户,协助群众整改残旧表后线路2.1千米。电信、移动公司同步排查清理线路25处,重新树立网线杆15条。

工作人员排查整改线路

“三线”整改前后对比图
结合那柳村“四小园”、古樟树群景观与体村红树林生态基底,相关部门优化调整线路架设高度与走向,更好地适配农忙运输与游客通行需求。按照统一规划规范架设新管线,通过捆扎固定、套管防护等方式优化走向,原先杂乱无章的线网得到梳理调整,蓝天之下,整洁的线网与乡村景致相得益彰,沿线风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三线”整治整体成效
点亮便民“暖心灯”
“以前晚上走这条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能打着手电筒慢慢挪,去年还出了好几起电动车摔倒的事故!”廉政下访组在那柳村至体村走访时,村民们对夜间出行的安全隐患满是担忧。当时,3.2公里的村道上一盏路灯都没有,夜幕降临后,道路便陷入一片漆黑。
经廉政下访组实地察看,湖光镇那柳村至体村路沿线村庄村口夜晚出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约3000名村民夜间仍摸黑出行,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如此,照明设施的缺失也制约了村庄的发展,群众亟需解决乡村道路夜间照明问题。

安装路灯前的沿线道路
在廉政下访组的监督推动下,湖光镇扛起主体责任,多方统筹资金,在那柳至体村路沿线3.2公里的路旁安装起了125盏照明路灯,满足沿线道路日均12小时的照明需求,进一步改善村民夜间出行和生产作业条件,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

安装路灯后的沿线道路
如今,那柳村至体村夜间照明工程圆满落成。125盏崭新的路灯整齐排列在道路一旁,每晚准时亮起,柔和的灯光照亮了整条乡村路,村民夜间散步、务工运输更安心,也进一步点亮了那柳村“贰拾叁都”文旅项目和体村千亩虾蟹养殖基地特色产业。
协力整治“垃圾围村”
“你们看看,路边成了垃圾场,垃圾堆得快有半人高,塑料袋、破砖瓦、烂苗木漂在水塘里,臭烘烘的。”早前,在塘北村路口,顺着村民所指的方向看去,廉政下访组看到了“垃圾围村”的情景:建筑垃圾不仅堆满了路口,还蔓延到周边水塘,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臭味。
该路口垃圾整改前情况
经了解,附近建筑垃圾固定回收点位少、收费贵,一些运输车辆便在夜间非法倾倒建筑垃圾至此,周边群众也跟着随意将建房废砖瓦、废弃苗木与生活垃圾丢到此处,致使垃圾堵住了整条道路,漂浮的垃圾与弥漫的恶臭也污染了整片水塘。虽然村委会不时进行清理,但效果甚微。再加上此地块属两村交界处、土地权属复杂,短时间内无法盘活利用,垃圾反复倾倒问题无法根治,“垃圾围村”成为难题。
廉政下访组深入一线调研后,督促各级压实主体责任,联动清理现有的积存垃圾,商定问题整改方案。经多方协调,相关镇村等主体协力落实路边垃圾清运,在水塘周边安装方管护栏和监控设备,助力清理水域存留垃圾,制定落实定期巡查工作机制,严厉打击乱倾倒行为,从源头上对乱倾倒行为加以监管。截至目前,塘北村路口垃圾污染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该区域整改前后对比情况
经过持续整治,垃圾被全部清运干净,水面清澈、路面整洁,村民便道恢复畅通,水塘周边新装了护栏和监控,并种上了绿植,昔日的“糟心路”如今已转变为“舒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