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疏堵、钻井抗旱、增设路障、点亮路灯……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雷州市纪检监察干部主动下沉基层,穿梭大街小巷,倾听百姓心声,聚焦生活中那些看似琐碎却影响幸福感的难题,用实际行动当好“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
污水外溢出行难 清淤疏堵路畅通
“每次经过这条路都要捂紧鼻子!这里还靠近幼儿园路口,每次上下学都担心小孩一脚踩进污水坑里。”西湖街道缘湖社区居民吐槽道。
西湖街道显春路与西湖一横路交界处污水外溢出路面并阻挡路口
西湖街道显春路与西湖一横路交界处,大量污水从沙井盖外溢,堆积在路面,散发出阵阵恶臭。群众多次反映无果,日常生活和出行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得知此事后,下访组当晚便抵达现场勘察,发现污水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下访人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很快查明污水外溢的原因是地下排水系统长期管理不善,还发现附近西餐厅的厨房地下排烟管存在安全问题。
廉政下访组实地了解污水外溢情况
下访组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立行立改。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迅速安排工程机械专业人员清理疏通下水管道,并监督西餐厅对排烟管道进行整改。仅仅两天时间,污水不再外溢,道路恢复通畅,周边环境变得洁净,群众生活回归正常。
排污车处理外溢污水
污水处理后的街道干净整洁
农田干旱用水难 钻井引水保丰收
一直以来,沈塘镇桥头村民们面临着农田用水难题:旱期时,30亩农田因缺乏水源灌溉,农作物播种和收成受到严重影响。
下访组获悉该情况后,督促协调相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当地镇政府自筹资金8万元投入抗旱水井建设工程,市农业农村局带领施工方进行现场勘测、协商沟通与施工监督,确保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水井施工安装过程
多方共同努力下,一座120米深的大泵房抗旱水井在农田旱期用水季节前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这一举措盘活了桥头村30亩农田,复耕后每年预计增加农作物经济收入约6万元,让村民生活充满了盼头。
修好的抗旱水井
“抗旱水井修好了,再也不用担心秋季没水灌溉了,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好事啊!”村民激动地说。
村道安全隐患多 增设设施保平安
如今,纪家镇吴宅村、迈特村和文园村的村民走在焕然一新的村道上,心中满是喜悦与感激。“以前出门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生怕出意外,现在可踏实多了!”村民朴素的话语中洋溢着开心。
吴宅村、迈特村和文园村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交通要道之上,村内道路每日车水马龙。然而部分路段因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潜藏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村民们每次出行都提心吊胆。
望居乐村路段对比图,目前路面已铺好路障
为全力守护村民出行安全,下访组多次与雷州市交通局、市道安办等相关单位进行深入交流,反复研讨解决方案,一系列务实管用的举措得以迅速实施,投入资金超过30万元,为3个行政村的群众送上了一份贴心的“安全大礼”。
文园小学路口对比图,路面已铺好路障并增设警示牌
目前,3个行政村的主要路口以及事故频发的危险路段,已增设18处减速带、250米波型护栏、70支道口桩和16个交通标志。考虑到夜间行车视线不佳,事故易发路段还安装了30个交通爆闪灯和6支路灯,提高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迈特村路段对比图,波型护栏已建好
摸黑出行隐患大 点亮路灯暖民心
过去,西湖街道上坡社区上坡北村的振兴路,一到夜晚便漆黑一片。约100米公路的路灯因居民建房损毁电线,一直未修复,居民夜间出行只能摸黑或借助手电筒,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路灯“休眠”后的振兴路段一片漆黑
下访组会同街道及村有关干部实地核查,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座谈会,督促职能部门摸排统计道路照明设施情况,制定“亮灯工程”改造计划。村干部做通居民思想工作,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经过20天努力,“黑灯瞎火”两年多的振兴路又亮起来了,650名居民告别了夜间出行难的困扰。
路灯复明后的振兴路路段
一盏盏亮起的路灯,不仅照亮了道路,更温暖了群众的心。“我们对西湖街道还开展了‘摸黑路’扫盲行动,共走访174户327名村民,督促相关部门为7个社区(村)修缮安装了634盏路灯,保障了1700余户6800余名群众的安心出行。”雷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履职尽责,为百姓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民生实事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