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 6月3日版面
《生态修复扮靓蓝色海岸——湾更清 滩更绿 岸更美》
红树摇曳,群鸟翔集,“海岸卫士”守护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6月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以《生态修复扮靓蓝色海岸——湾更清 滩更绿 岸更美》为题 ,报道了我国在海岸线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在列举山东日照海岸风景带、厦门同安湾环境治理等案例后,浓墨重彩聚焦湛江“海岸卫士”红树林。
航拍金牛岛红树林。欧阳泽 摄
报道称,湛江拥有广东“十大美丽海岸”,生长着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它们擅长固岸护堤、抵御台风海啸、维持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是赫赫有名的“海岸卫士”。如今,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面积、物种多样性、生态环境均逐年向好。5月23日,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发布《2023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结果显示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I级”。
报道采访了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张苇。5月21日,她带着保护区的同事们向着雷州附城红树林小区出发,到达预定地点后换上水鞋、带上装备向滩涂走去,几分钟后,只见一排排黑色薄膜整齐排列在保护区滩涂上。在红树林湿地保护中,除了人为影响外,生物入侵成了横亘在保护区面前的一道难题,严重威胁着湛江红树林的健康生长。“这是我们正在开展的外来物种互花米草除治项目,待项目结束后我们会将这些黑色薄膜全部回收。”张苇拿出手机打开去年拍摄的现场照片。“你看,这是我们除治前的照片,当时这里密密麻麻地长满了互花米草。现在我们的人工清理工作已经完成,但是我还得经常过来看看,确保这些黑色薄膜将互花米草的残根完全覆盖住,直至这些根系彻底死亡才算结束。”话音刚落,她便开始带着保护区的同事们开始对覆膜情况进行检查。
据介绍,目前保护区最主要的入侵生物是互花米草,这是一种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东海岸及墨西哥湾,具有高适应能力、较强的种间竞争力以及快速繁殖能力等特性,在淤泥质潮滩湿地与红树林生境高度重叠,与红树林争夺生存空间。
红树林虬枝交错。张锋锋 摄
经初步统计,保护区内互花米草总面积约750亩。互花米草的除治方法比较多,有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综合治理方法等,需要根据治理区域的具体环境情况,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治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经过充分的摸底调查后,保护区最终选择了刈割+覆膜方式进行清理,目前整体效果不错。
除了互花米草外,近年来,保护区还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鱼藤和柚木驼蛾虫害监测和防治,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再过几个月,等互花米草顺利清除后,这一片滩涂就可以进行重新利用,通过自然生长或者人工补种的方式,实现红树林的恢复和增长。
保护区通过加大保护力度,实现树林面积扩大、环境状况改善,为红树林湿地中的生物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同时通过加强科研监测,以科学数据支撑保护区管理决策。
鹭鸟云集红树林。张锋锋 摄
为了加强保护区鸟类保护和监测,张苇带头组建了保护区自己的水鸟监测团队,近20年连续不间断地开展鸟类监测,保护区鸟类数量从2007年所记录的194种增加到今天的312种,勺嘴鹬、黄嘴白鹭等濒危物种成了保护区的“常客”。
中国纪检监察报《生态修复扮靓蓝色海岸——湾更清 滩更绿 岸更美》原文链接网址:
https://jjjcb.ccdi.gov.cn/epaper/index.html?guid=17973124553580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