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中央纪委要闻 >

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发布时间:2022-02-18 09:19

“要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抓起,树立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

  为官之道,首在政绩观。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反映的是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彰显出大党核心、大国领袖真挚厚重的为民情怀和许党许国的责任担当,为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典范和标杆。

image.png

  2022年1月26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图为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向现场群众挥手致意,给大家拜年。   新华社记者   燕雁/摄

  政绩为谁而树

  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

  1月26日,农历小年刚过,习近平总书记不顾风雪严寒,来到山西省临汾市,进山村、访农户、拉家常。当看到灾后恢复重建的新貌,看到群众越过越好的生活,总书记深情地说,“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这种执着追求100多年来从未改变”。

  古今中外,为官者都重视政绩、追求政绩,但对于政绩是什么、政绩为谁树,理念和行动却迥然不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为根本政治立场,吮吸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丰厚营养,自成立之日起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在百年奋斗中擘画了一幅幅为人民谋幸福的壮美画卷。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人民,一切奋斗旨在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全面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对我们党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的根本性问题作出了深刻而有力的诠释。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用简短有力的八个字表达了为中国的发展、为人民的幸福而奉献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国领袖高尚无私的思想境界和伟人担当,久久地激荡着亿万人民的心田。回眸过去九年多,习近平总书记时常谈到人民的期许和肩上的责任,“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我将一如既往,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勤勉工作,赤诚奉献,做人民的勤务员”……一句句赤诚的话语,饱含深情,掷地有声。

  一诺千金,言出必行。为民造福的政绩追求,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方面面。连续10个年头在春节前夕走进基层,走到人民中间,问的最多的是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哪怕山村偏远、交通不便、环境恶劣,也要亲自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访贫问苦,为的是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专程到疫情严重的湖北武汉考察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问需问计问效于民,让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纾民之困、解民之忧、暖民之心。人民群众越发感受到核心的力量,感受到我们党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

  核心作表率,就是无声的动员。抓脱贫、惠民生,推改革、促开放,战疫情、抗洪涝,保增长、稳大局……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仍然存在政绩观走偏甚至扭曲的情况,背离了造福人民的初心,给地方或行业长远发展留下祸害和隐患,引起群众不满。

  “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既是长鸣的警钟,又是如山的号令。新征程上,面对风云变幻的百年变局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树什么样的政绩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

  曾经一段时期,“唯GDP论英雄”在一些领导干部中间颇有市场。一些干部为求进步升迁,盲目追求经济增速和GDP增长,不惜让生态环境“伤痕累累”,忽视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剑锋直指“GDP至上”的片面政绩观,力促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质性转变。

  “中央看一个地方工作得怎么样,不会仅仅看生产总值增长率,而是要看全面工作,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考量。步入新时代的中国,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但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仍未缓解。“三期叠加”的严峻局面警示我们,“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发展理念的转变,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上紧紧跟上,全面认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不再为生产总值增长率、全国排位等纠结,坚决把中央关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以全新认识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image.png

  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党员干部要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从鲜明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再到创造性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发展逐步从“快不快”向“好不好”转变。这一宏阔实践中,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及贯彻,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抓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给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稳和进是做好工作的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来重点推进。立和破代表工作中的变革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虚和实要求更加注重实干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搞虚假政绩的东西。标和本侧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站位,从政治上看问题,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和远要求把握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蓝图抓到底,不能为了出政绩都要自己另搞一套,换一届领导就兜底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全面、系统、辩证地阐释了新时代党员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涵,政治性、指导性、针对性都很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离不开一支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好干部是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如果管不好、出问题,不仅会使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最终损害的是党和国家事业,伤害的是党心民心,“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对领导干部来说,抓好发展是政绩,管好干部同样是政绩。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这纠正了少数领导干部重发展轻党建、重业务轻党建的错误认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靠什么树政绩

  抓落实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

  树立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指方向、明内涵,还划重点、教方法,鲜明指出抓落实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抓落实,就是要不偏不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生效。只有完整、准确、全面地实现党的为民务实好政策的初衷和意图,才能做出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认识支配行动。抓好落实、抓出实效,首先要有正确科学的思想认识作先导。错位的政绩观,说到底是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根子在于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抛弃了信念,对症下药就得从思想认识入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员干部来讲,是有坚定理想信念,还是满脑子功利私欲,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举止”,凸显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作用。回眸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年,5次党内集中教育先后开展,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锤炼、坚定信念宗旨、牢记初心使命。树立正确政绩观,就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运用党的科学理论优化思想方法、解决思想困惑、检视作风状态;就要通过严格的党性锤炼,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以正确权力观、事业观、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避免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而导致发展观陷入盲区、政绩观出现偏差,进而出现落实不力、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领导干部要强化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加强科学谋划和合理规划。这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尊重实际、尊重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发展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把蓝图化为现实,领导干部必须着力提高抓落实能力,锻造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住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分清轻重缓急,加强政策配套、协同攻坚、督察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抓落实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又助长错误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问题,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问题。实践中,党中央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抓起,从讲政治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大追责问责、通报曝光力度,督促领导干部养成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倒逼其慎重决策、慎重用权,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新征程上,这些行之有效的实招硬招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科学考核实绩、全面评价干部,为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抓好工作落实提供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使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干部,不仅不吃亏,而且受到鼓励、褒奖、重用;使那些做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跑官要官的干部,不仅捞不到好处,而且受到批评和惩处。近年来,党中央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对考核指标、方式方法、成果运用等作出部署,严把选人用人关,破解“唯GDP”选人用人问题。面向未来,应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落实干部考核、工作检查相关制度,科学评价干部政绩,让真抓实干、尽责担当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