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抓住“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图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金秋十月,又是一年丰收季,岭南处处皆盛景。
特殊的时空节点,唤起一幕幕厚重而又难忘的记忆。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18年10月和2020年10月,两次亲临广东视察,深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清远、潮州,足迹遍布珠三角、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两次视察期间,总书记对广东改革往事如数家珍,对广东父老乡亲情牵于心,对广东长远发展寄望殷殷。
重逾千钧的嘱托、殷切深沉的关怀、高屋建瓴的指引,让广东前行之路充满阳光、豁然开朗。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形成并不断深化“1+1+9”工作部署,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闯过一个个险滩暗礁,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实现一次次历史跨越,完成一次次华丽蝶变……新时代新征程,一幅不负韶华、奋楫争先的壮丽画卷,在南粤大地渐次展开。
厚爱凝结厚望
殷殷嘱托激励排头兵勇毅前行
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坐标下,回望总书记的广东之行,更能深味其中洞察时代的深刻内涵。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结束不久,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考察就选择广东,向世界发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时代宣言。
“这次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我国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2018年10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总书记再赴广东,向全党发出“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进军号令。
“再一次来到深圳,再次来到广东,我们就是要在这里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2020年10月,当经济特区走过波澜壮阔的40年之际,共和国处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总书记三赴广东,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在潮汕地区考察调研,释放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
“我特地来汕头经济特区考察调研,就是要向国内外宣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奋发有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锲而不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次极具象征意义的宣示,既是历史关口左右大局大势的重要抉择,也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领受的新使命,激励我们在伟大征程中续写奇迹、再立新功。
放在广东改革发展的历程中,回望总书记的广东之行,更能体会其中山高水长的关怀厚爱。
每当广东发展进入关键节点、来到重要关口,总书记总会为我们把舵领航、擘画蓝图;一幕幕动人场景、一句句深切叮咛,一个个感人瞬间,给予广东干部群众最亲切关怀、最有力指导和最强大精神动力。
深情中蕴含深意,厚爱里凝结厚望。
从2012年视察时寄语广东继续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到2018年视察对广东提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再到2020年视察赋予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任务。总书记对广东每个历史时期的改革发展都切中肯綮、把脉开方。
在总书记对广东的嘱托中,改革开放的精神实质一脉相承,“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一以贯之,先行者的光荣与梦想一路高扬。
党的十九大以来,一个个由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利好接踵而至,成为广东历史进程中的里程碑:
——2018年,总书记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伶仃洋上,一桥飞架三地;
——2019年,中央印发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迈进;
——2020年,中央印发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引领示范全国制度建设。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开启横琴、前海开发开放新的篇章。
每年都有大事喜事,年年赋予重大平台、重大机遇、重大使命,深刻映照总书记、党中央对广东关爱之深、看待之重、支持之大、期望之高。
光荣使命让涌动春潮的改革沃土生机勃发,殷殷嘱托让敢为天下先的改革闯将勇毅笃行,化为亿万广东儿女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磅礴伟力。
新征程上,浪奔潮涌,激荡南粤。
谋定而后动蹄疾而步稳
有章有法有板有眼推动工作
“时间不等人,机遇稍纵即逝”,面对总书记的如山厚望,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和精神状态,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用工作体现忠诚老实,用发展体现担当责任,用解决问题体现落实成效。
这是一条用认识规律指导实践工作的科学路径。
学习是实践之基,调研是成功之道,落实是发展之要。为了学深悟透弄懂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的思想真谛,真正掌握蕴含其中强大真理力量,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不断实践探索并逐步形成“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机制,将之运用到广东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深化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对省情的认识和把握,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广东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这是一种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强大韧劲。
按照总书记教授的方法论,广东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以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明确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形成“1+1+9”工作部署,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深化调整,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画出总施工图。
这是一次时不我予、只争朝夕的拼搏奋斗。
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党中央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等不起、慢不得,必须以超乎常规的雷厉风行狠抓落实。广东创立“特事特办”机制,密切跟进“双区”建设需求,对专门工作、绿色通道、政策协调、督查督办、信息反馈、对口指导、资源共享等7个方面作出制度安排,建立起高效便捷的专项沟通联系机制,搭建起政策落实“直通车”。
这是一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自我革命。
进入新发展阶段,聚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广东坚持高位推动、作出重磅部署,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制定实施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全省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障、注入强大动力。
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广东按照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制定“时间表”“责任书”“路线图”,因应形势变化深化完善工作部署,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在总书记2018年视察后不久,2019年1月,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决定和落实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的实施意见,把总书记视察广东提出的四个方面重要指示要求贯彻到“1+1+9”工作部署的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全省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掀起新的高潮。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7月,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召开,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研究部署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明确提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纲”,纲举目张带动全省改革发展。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三个月后,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就落实意见进行全面部署,提出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互促共进,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2020年11月,在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一个月后,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对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进行全面部署,着眼实现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进一步深化“1+1+9”工作部署,提出全过程、全方位、高水平、高站位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明确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形成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方案和施工图,推动各项工作向实现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聚焦用力。
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形势任务,在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2020年12月,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研究谋划“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建议,绘制出广东奋进“十四五”、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路线图。
精准用力、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广东有章有法、有板有眼将改革发展事业不断推向深入,厚植新征程发展新优势。
跨过“娄山关”“腊子口”
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
改革开放是广东的根与魂。广东靠改革开放起步、靠改革开放起飞、更靠改革开放发展壮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更加壮阔的航程。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当前局面更加复杂,挑战更加多样。如何跨过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是总书记留给排头兵的一道“必答题”。
登高者,惟有向高处攀登;远航者,惟有向深海航行。
广东抓住“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传承弘扬改革开放先辈“杀出一条血路”的大无畏精神气魄,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一方面推动更深层次改革,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为全国各地提供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一方面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实行更高水平开放,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
——举全省之力推进“双区”建设,牵引带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硬联通更为通畅:今年9月28日,被称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快地铁”的广州地铁十八号线首通段,正式开通运营,以160公里最高设计时速刷新全国纪录,实现南沙自贸片区至中心城区30分钟通达的时空目标。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开通运行,一个覆盖11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正越织越密,“轨道上的大湾区”逐渐成型,“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全省“12312”出行交通圈加快构建。
软联通更加便民:围绕港澳居民关切的购房、就学、就医、社保、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热点问题,广东逐项研究制定专项政策,推动享有本地市民同等待遇。得益于资质互认和医疗合作,越来越多港澳医生通过获取内地医师资格、申请短期行医等方式获得多地执业资格,许多患者通过在香港预约、实现在深圳等地就诊。广东机关和事业单位岗位定向招录港澳人才,成为促进粤港澳人才交流的破冰之举。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全国首家个人破产事务管理机构挂牌、招商蛇口产业园公募REITs正式启动发行……经过一系列探索实践、全力攻坚,深圳首批综合改革试点清单细化分解成的122项任务中,60项取得实质性进展;首批清单40个事项中,8个已落地见效,14个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任务过半。
——两个合作区建设开局良好,“以点带面”盘活改革开放全局。
粤澳合作前沿横琴在全国率先发放“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发布首部临时仲裁规则,率先实行“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推出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政策,累计推出622项改革创新措施,1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稳步向成为大湾区建设新高地、“一国两制”实践新示范目标阔步迈进;“特区中的特区”前海率先实施企业注册登记“证照分离”、注册资本认缴制、进口商品全球溯源核放、多国集拼……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出64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全省复制推广82项,成为开放政策先行先试、引领制度创新的“策源地”。
——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扎实有力推进,势大力沉推动深层次改革向纵深发展。
广深佛莞,经济总量合计超过七万亿元,占广东六成,在广东经济版图举足轻重,广东大胆放权,赋予深化改革创新实验的重任:深圳全域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广州黄埔打造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佛山顺德和南海分别锚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和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东莞建设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四大城市五大试点,各自领题分别作答,一批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成为引领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先锋队”。
——自贸区成为驱动改革开放强大引擎,持续释放发展红利。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十三五”时期,广东自贸区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性、系统性改革创新,在投资开放、贸易便利、金融创新、粤港澳合作、政府管理体制等领域,形成584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4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348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发布202项制度创新案例,6项成为全国最佳实践案例。迈上新征程,自贸区首次发布五年发展规划,全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推动广东开放水平迈上新高度。
——外资外贸保持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开放注入强劲动能。
湛江巴斯夫、惠州埃克森美孚等高质量外资项目接连落户广东,成为广东改革开放的最佳注脚。“十四五”开局,广东迎来37个跨国项目,意向协议总投资额超3000亿元。国际投资者继续看好广东、投资广东。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创建国家数字贸易先行区,以广州、深圳为主引擎实施一批数字贸易先行先试举措,广东吹响全面建设贸易强省号角。
弄潮儿勇立潮头,奋进者砥砺逐梦。广东坚定蹚过改革“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用闯关夺隘、风雨兼程的实干苦干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响亮作答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历史命题。
加速跑好“接力棒”
用实干担当书写不凡答卷
新征程任重道远,新使命催人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广东爬坡越坎、攻坚克难,用拼尽全力的“加速”,跑好历史交予手中的“接力棒”,奋力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锚定高质量发展航标,广东聚力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按照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主战场中选准自己的定位的重要要求,广东提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努力方向,明确打造规则衔接示范地、内外循环链接地、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高端要素集聚地、安全发展支撑地五大任务。
夯实巩固战略支点的组合拳频出:深圳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广州期货交易所设立,重磅资源接连落地广东,形成吸引高端要素强大引力场;从“标准生产”向“生产标准”转变,广东“十三五”新研制73项计量标准装置和88种标准物质,建立2748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获批筹建国家级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达25个,总数居全国首位,多管齐下抢占规则制定话语权。
抓实科技强省建设,广东厚植面向未来竞争的发展后劲。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起步成势,东莞形成“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布局,惠州形成“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及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布局……“国家级平台+大科学装置+省实验室”组合加速落地,“国之重器”加持助推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跻身全球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
随着一系列创新合作政策出台,粤港澳三地科研人才、经费、设备等创新要素的跨境流动日益便捷。截至2019年底,广东省、市两级科研项目财政资金跨境拨付累计已超1亿元,推动释放粤港澳三地协同创新能级。
加快塑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广东力推经济实现更有质量增长。
部署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横空出世。与之相配套,广东“链长制”正式出台,以省长为“总链长”的省领导定向联系负责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用稳链补链强链延链控链,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一组制造业数据佐证广东经济的含金量。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超过5.8万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1.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七个产业集群年产值迈过万亿元大关。六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数量并列全国第一,加速促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支撑广东新时代制造业的坚挺脊梁。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东不断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千年梦想,圆在今朝。广东聚焦打好脱贫攻坚战,顺利实现现行标准下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年取得重大进展”目标全面实现。
接续奋斗,初心如磐。今年6月,广东印发工作方案,将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明确“五个提升”主要任务,推动镇村一体谋划,强镇兴村,融合发展,部署全域全覆盖推进全省1127个乡镇、近2万个行政村全面振兴。一支支工作队活跃在村落乡间,走访村情民意,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谋划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广东路径。
“一核一带一区”建设走深走实,广东开辟各地良性互动、差异化发展新赛道。
进入新时代,广东绘出区域协调发展新蓝图:2019年7月,《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发布。此后连续多年加大政策、资金、项目投入力度,统筹粤港澳大湾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生产力布局,出台支持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各地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
善谋善为,善作善成。“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渐次成形: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持续提升,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效应更加凸显;沿海经济带重大产业加快布局,海上风电、核电、绿色石化、海工装备等特色产业集聚成群;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广东致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文明创建如春风化雨,浸润群众心田。到今年8月底,全省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57万个,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5.17万支,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60万余场次,组织乡村振兴文明实践主题活动逾2.8万场次。
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开花,让百姓触手可及。全省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46个、文化馆145个、博物馆343个、美术馆13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14个,实现五级全覆盖、全补齐,国家重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总藏量等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广东努力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不断健全全国全省“一盘棋”应急响应和重大突发事件“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密防线,持续提升灾害防御科学化水平,广东用党员干部辛苦一点、细致一点、操心一点,全力守护父老乡亲的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省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东在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中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征程再启,未来可期!
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广东踏上波澜壮阔的逐梦新征程。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满怀新征途的憧憬期待,广东正以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努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奋力书写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