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主页 > 头条 >

湛江的“大水缸”: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廉政典范

来源:南方杂志 发布时间:2021-09-02 17:54

1630576736669023.jpg

1958年5月15日,一个惊世之举震撼湛江大地—中共湛江地委集湛江人民的愿望、智慧和力量,作出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

饱受干旱折磨的湛江人民,向大自然宣战,要拦腰斩断九洲江,建水库、凿运河,改写雷州半岛干旱苦难的历史。

  建设过程中,工地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最艰苦、最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严明的工地组织纪律,让如此浩大的工程建设,没有发生过一起干部贪污、钱粮物资被挪用的事件。

  雷州青年运河工程的建设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百折不挠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勇于担当、务实为民、风清气正、无私奉献的廉洁教育史。

  近日,《南方》杂志记者前往雷州青年运河,探访当年工程建设者,为读者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廉政史。

人工壮举,建库开河

“让九洲江永远造福人民!”1958年6月10日上午,时任湛江地委第一书记孟宪德一声令下,千军万马拦截九洲江、兴建鹤地水库。

  这是一场壮观的破土动工场面。1958年6月12日出版的《青年运河报》第四期,将这幅画面定格了下来。

  历史上的雷州半岛,十年九旱,赤地千里。白话民谣唱道:“天旱禾田无得收,卖仔养老豆。”据当地县志记载:“赤地千里,民多剥树皮草根为食。”

  “酷旱”是新中国成立前,压在雷州半岛人民头上的第四座大山。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湛江地委根据人民的愿望和意志,开始谋划雷州青年运河建设。为了早日消灭半岛的旱涝灾害,决定把原来的公办性质改为民办公助。

  为把工程早日建成,湛江地委和行政公署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带头,各地委行署部门和受益及部分不受益县、区、公社、大队、生产队纷纷响应,不等不靠,仅用20多天的时间,就组织了30多万群众投入建设雷州青年运河和鹤地水库工程工地。

  一大批党员领导干部,住到开挖运河的工地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群众同住草棚山岗、吃粗粮、顶烈日冒严寒,“大雨当冲凉,小雨洗衣裳”,一起奋战劳动。

  “别看我年纪小,同样能干大人活!”当年12岁的吴云英在雷州青年运河的工地上,脆生生地喊出了这句话。作为工地“红孩子班”里最小的一位,她见证了雷州青年运河从建设到滋养这片土地60余年的历史。

  当年修建运河的任务艰巨,重任主要由年轻力壮的青年人担负完成。小小年纪的吴云英曾亲眼看到乡亲们深夜排队到深不见底的井底“舀水”度日,也看到过乡亲们因为土地干旱无法耕种而忍饥挨饿。当得知修建运河的消息,她高兴极了,这意味着家乡有水了。

  她一心想为水利建设作贡献,所以就求着村支部书记批准她参加运河建设。

  最初,支部书记认为她年幼个子太小,不让她去。她就整天吵来嚷去:“为什么过去小鬼能当八路军?为什么人小不能做大事?”最后,支部书记终于批准了。

  这样浩大的工程,人员管理和物资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领导干部们都和我们同吃同住,厨房伙食都是一样的。有制度,规范得很好。”吴云英回忆道。

  工地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也感染了工地上的群众,大家纷纷要求入团入党。

  工地党组织顺应群众的意愿,积极发展优秀青年入党入团,整个工地仅在第一年,就发展了新党员5071名、新共青团员9940名。

建章立制,廉洁自律

翻开1000多份运河管理局保存下来的建库开河时期工地战报,一幅幅珍贵的建库开河时的历史照片,详细记录了工程建设者们在建设工地上“移山造海”的智慧:30多万人的劳动工地,制度明确,纪律严明,领导有工作守则,后勤管理人员有登记,民工的劳动有记录。

  工程全面动工后,工地党委和工程指挥部先后出台了20多项规章制度,从党的建设、思想教育、文化宣传、作风纪律、财务管理、廉洁为民、安全生产、治安防范等多个方面规范和加强工地的人、事、财、物管理,确保工程建设有序快捷、健康高效推进。

  “节约非生产性的开支,不请客不会餐,建立健全各种财经制度,账目按月结算,按月当众公布,物资器材要有专人负责,建立保管、调拨、检查验收责任制。”工地党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的十项决定》,强调党员干部要在思想、宣传、学习、劳动、抢险、创新、卫生、安全等8个方面作出表率,其中杜绝官僚主义、建立责任制等条款,至今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工地党委和工程指挥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工地工作纪律大检查的决定》,强调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加强纪律性。

  工程指挥部出台《财务管理制度》《器材保管、发放、使用制度》等,加强财务和物资管理。实行单位、领导和个人逐级负责制,严格申报核准程序,坚持数量准、单据全的会计制度。各工区后勤科设专人管理财务、物资,并设有器材仓库,由专人保管。各民工团、民工营、民工连均设专人,负责物资进出仓库管理,坚持逐级报审制度,严格支出手续。

  如此浩大的工程,从没有发生过一宗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情况,也没有一个干部贪污挪用一丝一毫的钱粮物资,说明雷州青年运河建设管理公私分明、有条不紊,领导干部一心为公、公正廉洁。作为当年涉及上亿元资金的庞大工程建设,可以说,这是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廉政典范。

不忘初心,守护“水缸”

鹤地水库,是雷州青年运河最重要、最艰巨的工程,库区面积122.6平方公里。

  时光荏苒,水库如今已经是400万人民的“大水缸”,水质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鹤地水库周边的污染源越来越多,水质逐年下降,最差时达劣Ⅴ类标准。

  受暴利驱使,不法之徒在库区非法采砂尤为猖獗,造成水库水体浑浊。违法分子利用跨行政区域执法所限流窜作案,甚至暴力抗法,执法难度大。

  “鹤地水库需要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久久为功,不断提升水质……”湛江市委书记刘红兵在鹤地水库调研时说道,“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60年前,修建鹤地水库是为了解决缺水问题。60年后,不能因为水质被污染又出现缺水问题。”湛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关勋强带队督导鹤地水库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表示。

  “在纪委监委同志们的帮助下,我们的办案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副局长王林五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湛江市、廉江市纪检监察机关对鹤地水库的环境整治工作给予了重点支持,督促生态环境、水利、自然资源和公检法等部门建立互通情况、共同调研、联合办案等沟通协调机制,形成打击非法采砂采矿的持久合力。

  有了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面对不法分子非法采砂猖獗行为,坚决亮剑,重拳出击。

  面对非法采砂分子在鹤地水库交界水域跨行政区流窜作案和暴力抗法,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联合湛江市水务局,积极促成湛江玉林两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完善了跨区域、跨部门联防联治机制,充分发挥“两法衔接”机制,加强与公安部门沟通协作,严打非法采砂分子。

  通过几年努力,鹤地水库的水质由整治前的总体Ⅳ类、局部劣Ⅴ类提升到现在总体Ⅱ类,达到优良水体,保障了湛江几百万人的饮用水源水质安全。

  “有了水,家乡人民就能抵抗旱灾了;有了水,家乡人民就有条件搞生产了;有了水,家乡人民就不用忍渴挨饿了。”吴云英郑重地对《南方》杂志记者说道,“现在,我们不仅要有水,更要有好水。水源清澈,水质够好,我们的家乡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原标题:雷州青年运河: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廉政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