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中央纪委要闻 >

领航新时代 奋力开新局 为千秋伟业夯实法治基石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06-12 10:32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司法局成立宣传小分队,通过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庄等“十进”宣传活动,全方位、全覆盖宣传民法典。图为6月9日,宣传小分队在江山社区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现场答疑解惑。唐强 摄

这些天,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黄布沙村驻村律师李炜敏非常忙碌。按照鼎湖区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安排,李炜敏要向村民们开展民法典物权编专题宣讲,重点讲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变更。

“学习民法典中土地承包相关内容,有利于村民依法开展生产经营。”黄布沙村素有“肇庆香蕉第一村”的美誉,村里九成以上的耕地用来种植香蕉。随着产业的发展,不少村民还向外扩展,到更远的地方承包土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民法典正为黄布沙村群众的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拥有现行有效法律277件,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12000多件,国家和社会各方面都实现了有法可依。

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应运而生,并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日益成熟完备。今年初,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规划各个方面,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

5月25日,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行政服务中心,38岁的蒙占峰领取了自己新注册企业的营业执照。一天前,他才刚刚提交了申请。几年前蒙占峰从外地来宁波发展,正是看中这里的营商环境。这已是他创办的第二家企业。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浙江近年来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出台全国“放管服”改革领域首部地方性法规《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目前全省“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超九成。91.4%以上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97%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可办”。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目前,浙江市场主体数量大幅跃升,是2012年底的2.4倍。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5月21日,江西省赣江监狱来了一队特殊的“访客”。根据最高检部署,2021年第一批跨省监狱交叉巡回检察于近日启动,最高检第四巡回检察组进驻江西。

“材料审查组开始审查监狱‘减假暂’卷宗及有关台账,入监检察组做好核酸检测准备入监开展工作……”按照预定工作方案,巡回检察组全体成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减假暂”是对刑罚执行中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简称。近年来孙小果、郭文思、巴图孟和等案件,暴露出违规违法“减假暂”及背后司法腐败问题,给司法公信造成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高度关注、深恶痛绝。

民有所呼,法必有所应。人民法院制定修改减刑假释司法解释,严格实体条件,规范审理程序;检察机关近两年书面提出纠正“减假暂”不当意见86781人;司法系统600余所监狱建成信息化办案平台,实现“减假暂”全留痕;一些地方对“减假暂”案件倒查追责,整改违规违法问题。

今年两会前夕,人民网公布两会热词排行榜。在历经20多天、超过520万人次的网民投票中,“依法治国”高居榜首。这是人民网开展两会调查以来该词首次登顶,展现出我国一系列法治建设举措深入人心,以及全社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更大关注与更高期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和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不断夯实安邦固本基石,筑牢千秋伟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