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省纪委要闻 >

脱贫路上,广东脚步不停

来源:南方+ 发布时间:2020-10-11 20:32

绵绵后龙山,悠悠连樟河。

走进广东清远英德市连樟村,刻有“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的纪念石,格外醒目。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连樟村,深入贫困户家中同村民亲切交谈,并就脱贫奔小康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

带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连樟村咬定目标、聚力攻坚,在新时代书写了一个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故事。如今,该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各项产业蒸蒸日上,昔日贫困村蝶变成幸福村,54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全面小康生活正向村民走来。

连樟村的幸福嬗变,是广东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生动诠释,是新时代历史性巨变的精彩缩影。

划时代的进步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前赴后继的百年拼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减贫事业的历史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指引并躬身践行。

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太行深处到大别山区,从西北边陲到粤北山区……习近平总书记倾注心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考察调研最多的是贫困地区,惦记最多的是困难群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黄龙村内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黄龙村内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1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佛山顺德区北滘镇黄龙村考察基层党建,并看望因病致贫的张锡尧夫妇。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张锡尧夫妇早已成功脱贫,黄龙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龙村从过去的上访村、经济落后村发展为和谐村居、小康村,这是村民之前难以想象的。”谈及黄龙村变化,村民谈新拱感慨地说。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来自海陆丰革命老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汕尾陆河县河口镇营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金东向总书记汇报了村里的“巨变”:“通过不懈努力,16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乡村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彻底改变了以前‘污水基本靠蒸发,垃圾基本靠风吹’的落后面貌。”

在中国大地,这样的脱贫致富故事不断上演——我国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诚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海伦·克拉克所评价:“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速度之快绝无仅有!”

“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中国人民脱贫奔小康的步伐从未停止,而且越发坚定、越发自信、越发从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即将变为现实。

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不朽丰碑。

排头兵的跨越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和实验区,广东经济整体实力和人均水平都位居全国前列,但也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同时还要在服务全国大局上担当重任。在脱贫攻坚战中,广东在两个战场同时作战:一是在省内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二是为东西部扶贫协作作出广东贡献。

奋楫扬帆新时代,勇立潮头谱新篇。

扶贫开发是第一民生工程。广东率先开展精准扶贫探索,至2015年底率先完成国家标准下绝对贫困减贫任务。2016年以来,广东瞄准全省年收入4000元以下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和2277个相对贫困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总攻目标,推动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截至2020年6月30日,现行标准下的相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并且创造了解决相对贫困的广东经验。

全面建强基层党组织——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汕头澄海区下北村,一度存在“一村多社”的松散现状,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通过强抓党建提升村班子战斗力,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而仅仅依靠扶贫工作队的两个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就无法顺利开展。”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林立挺说。

下北农业种养示范基地让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业、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稳定脱贫。

下北农业种养示范基地让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业、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稳定脱贫。

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潮州饶平县顶厝村,茶叶托起脱贫致富梦;韶关曲江区西约村,百香果飘香脱贫路;湛江廉江市黄竹垌村,扶贫车间织出“脱贫锦缎”……精准分析致贫原因,精准安排扶贫项目,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广东扶贫扶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

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

产业扶贫是根本之策,就业扶贫是关键之举。云浮云城区腰古村,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思路,以霸王花、食用菌培植两大特色产业为主导,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明星村”。2016年至今,全省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4.2万个,带动贫困户62.8万人,年人均产业增收2400多元;实施“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大工程,帮助全省40.14万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均就业增收1.8万元。

2019年,腰古村霸王花种植基地年产值102万元,为贫困户人均增收约1200元。

2019年,腰古村霸王花种植基地年产值102万元,为贫困户人均增收约1200元。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

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才能凝聚起攻坚合力。广东把脱贫攻坚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动员21个地级以上市、1.8万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6.5万名驻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在全国首创“6·30广东扶贫济困日”平台,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深化结对帮扶、村企共建,推动扶贫开发成为全省全社会的共同自觉。

扛起先富帮后富重任——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广东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应尽之责。贵州毕节,41个由广州企业与当地职业院校合办的“订单班”为上千名贫困地区青年打开就业通道;四川凉山,佛山援建的安全住房圆了超过4.1万名贫困户的安居梦……广东结对帮扶的桂川滇黔4省(区),至今已经帮助71个贫困县摘帽、8663个贫困村出列、379.2万贫困人口脱贫。

在国家支持和佛山援建下,中坝村建起了3个集中安置点。

在国家支持和佛山援建下,中坝村建起了3个集中安置点。

追梦人的脚步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新年贺词里的话,言犹在耳、掷地有声。

人世间一切美好都要靠奋斗来实现。

生活在湛江坡头区南三岛巴东村的郑亚南一家,曾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来,如今靠养牛,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达到3000到4000元。“忙起来日子才能越过越好,生活好了也就不觉得累了。”日子越来越滋润,郑亚南也忙得不亦乐乎。

在巴东村,村民们主要养殖湛江鸡、黑山羊。

在巴东村,村民们主要养殖湛江鸡、黑山羊。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还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告别城市安逸生活,来到贫困群众身边,默默奉献、鞠躬尽瘁,为贫困群众筑起奔向小康的幸福之路。佛山顺德区派驻到湛江雷州市陈家村的驻村干部曾小舟便是其中的代表,他带领乡亲们脱贫奔小康,最后倒在了工作一线,年仅46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

“看病上学不用愁,村里有了保障基金。”两年多前,因为舍不得花钱治疗,云浮罗定市合江村村民盘金明差点因右脚病症恶化而截肢。村里的医疗救助基金解决了盘金明的医疗费难题,也在改变着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

“水果增产增收,家庭有了更多医疗保障,小儿子考上华南理工大学……”茂名高州市高灯堡村村民严章益,已经年过六旬,在摆脱贫困之后,梦想一个接一个实现。

“三年多我攒了三十来万元买了房。”在广东唯一海岛县南澳岛上,洪桂华的丈夫病逝后,家里不仅失去主要劳动力,还欠下外债。如今,通过产业帮扶,洪桂华和乡亲们一同走上精准脱贫之路,在家门口就能谋得好生活。

告别贫困,走向富足,我们正向全面小康大步走去。(丁建庭 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