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要闻 >

爱护“国宝”红树林!看湛江如何书写生态保护新篇?

来源:中国环境、广东生态环境 发布时间:2023-11-30 19:40

漫步在湛江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水路纵横交错,高高低低的红树林成簇生长宛如一个个绿色岛屿,微波荡漾、鹭鸟翻飞,鱼虾遨游浅底,小螃蟹跳跳鱼在泥滩上嬉戏,展现出别样生机。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并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

90c6de907ee293bdee9bba1cadcea642.jpg

金牛岛红树林

湛江被誉为“红树林之城”,红树林不仅种类丰富,且分布面积居全国第一。在全世界红树林面积仍以年1.0% 递减的背景下,湛江红树林面积却逐年增长,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世界湿地恢复的成功范例。

坚持生态优先,红树林面积逐年增加

在湛江霞山观海长廊和滨湖湿地公园,夕阳余晖下,成群的鹭鸟就像星星点点的小白花,点缀在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中,清脆的鸟鸣奏成一曲人鸟和谐的交响乐。

随着湛江对红树林保护的力度逐渐加大,市区内也有成片的红树林得到较好的保护,与繁华喧闹的城市环境融为一体。

c04adc17209a6a69094aa7ca911e6686.jpg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湛江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2017年12月,湛江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为保护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支撑,有效保障了红树林生态资源,促进湛江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和良性循环,对保护区的规范管理和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湛江高标准编制实施《湛江市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2021—2025年)》,依法逐步清退自然保护地内的养殖塘等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因地制宜开展红树林营造修复,持续加强和改进红树林保护管理工作。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面积大、分布广,有众多的保护小区,监管难度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道,为加强日常监管,保护区根据资源分布特点,确定了以全面巡护为基础,实行重点管理、重点控制的管理策略。强化一线巡护力量,保护区护林员从36人增加到51人,强化保护区自然资源网格化管理能力,确保巡护工作落实到位。

“护林员每次巡护的时候,如果发现有破坏红树林的行为,就会现场拍照说明情况,然后通过广东省林业综合巡护管理平台上传,方便管理部门及时跟进处理。”该负责人介绍说,管理局每年也会对保护区进行一次无人机航拍,比对上一年图斑的变化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不仅如此,保护红树林也成为湛江各职能部门的共识。湛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湛江每年常态化开展“绿盾行动”“绿剑行动”“碧海行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等,及时有效打击保护区内破坏红树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由于历史上围海造田、围海养殖等行为,湛江红树林也一度遭到破坏。近年来,湛江坚持生态优先,积极推动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开展保护区退塘还湿、大力开展红树林营造修复等活动,“十三五”期间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共新造红树林5700亩,封育补植18900亩;开展入侵物种清理工作,清除互花米草410.5亩,改善红树林生长环境。

种养耦合模式,有效破解修复难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树林,同时充分挖掘红树林的价值,2022年4月,湛江湾实验室成立粤西首家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围绕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工作。同年5月,湛江湾实验室选中了麻章区金牛岛作为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研发的长期定位观测基地。

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科研人员表示,《国家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明确,广东营造、修复红树林任务分别为5500公顷、2500公顷,其中,湛江需营造2813公顷、修复1370公顷。

根据最新调查结果,湛江市现有养殖塘内红树林面积1054.4公顷。其中,通明海周边潜在的生态修复空间最大,仅在有红树林分布的养殖塘内实施生态修复便可支撑湛江完成近1/4(约700公顷)的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

“直接清退养殖塘,不仅成本太高,而且养殖户的生存出路也成问题。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既能满足养殖户继续养殖需求又能够保护红树林,解决红树林修复难题。”该科研人员表示,红树林种养耦合,即在宜林塘基、堆岛等较高处种植红树林,在养殖塘、潮沟等较低处养殖水产品,形成红树林、水域(潮沟)、裸滩交错的种养耦合布局。

“红树林可以防风消浪、净化水质,降低养殖塘里水产品的病害发病率,养出来的水产品质量更好。而且红树林大量的枯枝落叶,即凋落物沉积到土壤里被微生物分解后能为鱼虾提供饵料。”科研人员介绍说,经过近一年的研究,综合考虑环境适应性、生态价值、经济效益等因素,湛江湾实验室立足湛江通明海红树林养殖塘,初步筛选出种养耦合适宜品种——较适种红树6种,较适养水产近20种,其中以斑节对虾和南美白对虾经济效益好、适养范围广。

ee6b495d9d82bf171ffae2fd1853d741.jpg

培育筛选红树林种苗

科研人员介绍说,当红树林长起来了,水生生物种类多了,也会引来更多的鸟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会更加丰富。“我们将进行科学规划,通过简易的地形改造、水系疏通等措施,结合潮汐特征等,合理设计种养品种及其空间配置比例等,争取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此外,通过筛选出红树林果、红树林花蜜等林下经济作物,养殖户可以在种植红树林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也提高了保护修复红树林的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对红树林保护的重要讲话让该科研人员倍感振奋,他表示一定运用所学和所研,将红树林守护好,并努力挖掘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价值,科技助力红树林转变为“金树林”。

事实上,湛江一直在努力探索这种转变,2021年6月,“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碳减排量转让协议签署,这标志着中国首个“蓝碳”项目交易完成。以《湛江红树林碳汇碳普惠方法学》为基础,湛江市生态环境局推动出台了《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解决了红树林碳增汇的量化和变现两大难题,推动了红树林碳增汇市场化、价值化,促进了保护的可持续。

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了与当地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红树林生态,我们积极吸纳当地社区居民参与调查、巡护、监督、造林等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保护红树林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管理局积极开展社区共建共管工作,通过吸引周边群众参与到保护工作中,解决社区就业,带动社区发展;同时还开展对虾养殖培训,支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受众范围较广,受到当地社区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和支持。

“保护区给我们周边村民带来了利好,特别是路修好之后游客多了,村民开农庄、卖特产,在家就可以挣到钱。”红树林护林员谢礼保是高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周边的村民,亲眼见证了红树林保护给村里带来的变化。

29ddc760bab6d917b8277b9c2960da20.jpg

高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也积极通过加强科普宣传等方式,积极带动周边社区参与到红树林的保护管理中来。近年来,管理局与保护国际基金会合作“雷州半岛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项目”,通过社区互助项目,在廉江高桥、雷州附城开展科普活动,让红树林保育知识走进村庄、走进农村校园,让社区群众认识红树林、了解红树林,提高社区群众的红树林保护觉悟和意识。全社会保护、爱护和守护红树林氛围逐步形成。

“现在大家生态环境意识都提高了,特别是红树林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环境,谁也不舍得破坏。”在高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一位95后护林员介绍说。

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文大潮之后,红树林湿地会有各种各样的鱼、虾、蟹等小生物,村民经常会去赶海,鹭鸟也会赶来觅食,现在的鹭鸟不怕人,海滩上人鸟和谐的景象随处可见。“保护区鸟类种类从2002年的194种增加到2023年的312种,这也直观体现了红树林保护的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树林,并对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让我们倍感兴奋,也深感责任在肩。”相关负责人表示,管理局将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红树林资源保护好,把红树林湿地修复好,充分发挥红树林在防灾减灾、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更大的贡献。